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382068
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运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的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观察组的T11、T12,入室时以及拔管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术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具有很好的效果,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效果基本一致,而且其对患者基本上不会造成伤害。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异丙酚静脉麻醉;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2-0-

    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近年來新兴起的一种麻醉方法,这种麻醉方法具有麻醉深度易控制、麻醉诱导时间快、术后苏醒快、对患者无伤害、循环抑制作用等特点,因而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1-4]。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生命危险、非严重器质性疾病;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70岁。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患者。将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1~70岁,平均(55.6±7.6)岁;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1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

    20~68岁,平均(55.6±7.6)岁;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

    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禁食禁饮8 h,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进行常规检测,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前,先给予患者纯氧,保证患者的氧饱和度可以达到99%。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循环回路进行麻醉诱导,具体来说,先使用7%七氟醚通入回路

    3~5 min,将患者呼吸囊中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将麻醉气体冲入呼吸回路通道,接下来给予患者0.3 μg/kg舒芬太尼,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2 min后将呼吸回路的面罩罩在患者的面前,注意保证面罩是完全封闭的,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吸入7%七氟醚,氧流量为8 L/min。对照组则先给予0.3 μg/kg舒芬太尼,2 min后迅速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迅速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然后在患者肌松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控制。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不给予肌松拮抗,在患者完全苏醒之后再进行拔管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麻醉诱导开始到意识消失的时间(T11)、麻醉药物停用后到患者苏醒拔管时的时间(T12)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拔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躁动、呕吐等)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T11、T12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入手术室时、拔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呕吐恶心,4例患者发生躁动,对照组术后4例患者发生呕吐恶心,3例患者发生躁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通过麻醉诱导促使患者的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起到插管的耐受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当前临床中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吸入麻醉诱导及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麻醉诱导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抑制患者的气道反射,实现很好的肌松效果。根据多个临床研究报道,与吸入麻醉诱导相比,静脉麻醉诱导的起效更快,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这两种麻醉诱导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运用效果。

    异丙酚是一种见效十分快的静脉全麻剂,具有起效快、麻醉效能强、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且平稳的特点,但是它将会使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受到影响,而且对循环的抑制作用比较强[5-6]。七氟醚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呼吸道的刺激相对比较小,并且嗅味好、血气分配系数低,与其他的吸入性麻药相比,具有麻醉诱导较快的优势。在对患者的麻醉诱导中,采用高浓度七氟醚时,因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七氟醚,患者的血压发生下降的可能性十分大,因此在患者吸入2~3 min后,需要及时对七氟醚的浓度进行调整,将其调整为维持浓度。另外,为了使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最大程度地减轻,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前1 min,先为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意识以及痛觉消失时间的加快,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发生无意识肢动的几率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将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会使患者的插管期间的循环抑制减弱,并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7]。以往使用乙醚对患者进行麻醉时,由于其气味十分难闻,因此经常会使患者在术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但是七氟醚则不同,这种麻醉剂是一种无色透明,并且具有一定甘蔗香味的,其血气分配系数为0.6左右[8],相对比较低,而且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可以对麻醉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诱导和苏醒过程均比较平稳,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比较小,并且苏醒过程十分快[9-10]。根据相关的研究,采用舒芬太尼和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将会使患者的痛觉意识尽快地消失,其协同效果比较好。在静脉通道建立困难,不能配合注射的患儿中十分适用[11-12]。, http://www.100md.com(向红)
1 2下一页